什么是肝病?
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。包括病毒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脂肪肝、肝癌、肝脓肿和酒精性肝炎等多种疾病。肝病较为常见且危害性较大,应以积极预防为主。常出现肝掌、蜘蛛痣、乏力、恶心、厌油腻等症状。
典型症状
肝病表现常隐匿,主要表现为疲倦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进食后饱胀、上腹部胀痛或不适、恶心、厌油腻、黄疸、皮肤瘙痒等。肝硬化还可有肝掌、蜘蛛痣、腹水、腹壁静脉曲张、脾大,以及牙龈出血、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和贫血表现。严重者导致肝性脑病,可出现意识障碍、行为失常和昏迷等。
诊断依据:
1.疲倦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食后饱胀、上腹部胀痛或不适等临床表现。
2.肝功能检查项目:通常包括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,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功能,酶学指标,脂质代谢功能,肝纤维化、肝脏合成、排泄、解毒及凝血功能等检测,可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,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重要手段。
3.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:可为病毒性肝炎诊断提供重要证据。
4.肝穿刺活检、门静脉压力测定:可有助于肝硬化及肝癌等疾病诊断。
5.内镜检查:可确定有无食管-胃底静脉曲张,较X线钡剂检查阳性率高,还可了解静脉曲张程度,并评估其出血风险性,适时予以镜下治疗。
6.B超对肝癌、肝脓肿、腹水、肝外梗阻性黄疸和中晚期肝硬化有重要的诊断价值。
7.CT检查可查明肿块,明确病变程度、范围等,鉴别梗阻性或非梗阻性黄疸,对肿块定位、定量诊断可靠,但对实质性肿块的定性诊断常有一定困难,可用于肝脏肿瘤、肝寄生虫病、肝硬变、脂肪肝及肝先天性发育异常等疾病诊断。
日常护理
1.保证充足睡眠,减少机体体力消耗,减轻肝脏的生理负担。
2.适当进行散步等体育锻炼,以不感到疲劳为宜。
3.定期门诊复查,如有乏力持续加重、排黑粪等情况应立即就诊。
饮食调理
1.肝功能明显损害或有肝性脑病前兆时,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,优先选择植物蛋白,有腹水时应限制水、钠摄入,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。
2.忌酒,避免进食粗糙、坚硬的食物,宜食细软、易消化食物。
3.清淡饮食,避免油炸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。